Discovering answers for my everydays.
以一個新聞記者敏銳的洞察力, 一份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使命感, 何先生身在社會的前線, 每看到一個現象, 就會意識到這個現象的後面那個更大的背景, 因而馬上響出警號, 防患未萌. 六十年代,越南排華風氣正盛, 政府強迫所有僑居華人要入越藉, 此外教育部下令, 全面禁止華人子弟學習中文. 也不許學校使用中華之名。 記得那時我正讀小學, 奇怪怎麼 「一夜之間」 所有中文學校都改了校名, 政府官員也不時對學校特擊檢查, 看我們有否窩藏中文課本, 是否偷偷讀中文… 後來這些事漸漸的不了了之, 學校又開始光明正大上中文堂, 當然學生也不必匿藏中文書籍了。 當時覺得這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 華人讀中文, 天經也義, 卻不知東南亞其他地區的華人並非也如此幸運, 他們就不能堂堂正正上中文課。越南華人有此權益, 完全是有人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是用他的家庭幸福, 甚至可能是性命來換取的!越南政府強迫入籍時, 我的姑姑, 叔叔, 不甘失去華人身份, 十幾歲就搭台灣政府的專机到台求學, 之後在那裡安居樂業。 未知這件事是否和何先生有關? 是否因為他在越南總統面前力諫, 使整個排華政策緩和下來, 以致台灣政府就此机會撤僑呢? 這個問題有待揚眉或何先生來解答了…
小學時代,明珠和我是西貢廣肇學校的同窗,只是她比我低兩級。我最記得,三年級時,葉蘭愛老師正在給我們上中文課,忽然有校工氣急敗壞跑來通風報訊,說教育部的督學來查校,檢查華校的中文授課是否有逾越規定(每週只限授課6小時),葉老師聞言馬上要我們把書包的中文書籍想辦法藏起來,然而要藏哪裡呢?課室四四方方,一目了然,如何藏?看來連老師都有些慌張起來,一時之間也不知怎辦,於是有人把書本插出衫內腰帶,也有人塞進課室的垃圾桶,更有人乾脆把書本當作墊子來坐……情況亂成一團,這個時候的我,反而覺得滿好玩的,有點緊張,但那份刺激卻讓我更感興奮,尤其在大熱天的下午,這麼一搞,身上的睡蟲立刻消失無形,老師也暫停上課,頻頻跑出去和別班老師交頭接耳,當時我私心暗喜,對自己說,要是每天都有督學來查就好了,起碼能打斷上課,給平淡的求學生涯平添一些樂趣!這些天真無邪的童年瑣事,明珠還記得否?
越南政府强迫華僑入籍,當時一批激進愛國學生及青年大表憤慨,曾聚集中華民國駐西貢大使館(位於巴士德街,緊貼交通銀行後面),示威抗議,後來還“進駐”使館,堅拒向越南政府妥協,情勢僵持了數天,躲在使館內的示威青年,因無米飯填肚,人人餓透了,幸虧有善良僑胞,透過交通銀行左旁窄巷,隔著高牆把麵包丟進使館內,給示威青年充飢,可惜當時弱國無外交,中華民國政府不但沒保護自己僑民,還允許越南警力清場,把示威群眾全都逮捕帶走,或許在哪個詭異的時空,有人把示威青年當作是左傾分子,所以默許吳廷炎政府採取強力措施(當時台灣此舉是極為有失國體),然而如此一來,卻傷掉許多僑胞的心。至於台灣派專機來接運愛國僑胞,也只飛這麼一兩趟,便自此偃旗息鼓,再也無下文了……这些往事,要說三天三夜也未必說得完,容他日有機會再述。
「弱國無外交」, 一語道盡了百年來海外華人的悲哀! 然則當時VN排華, 你頂多只有八、九歲, 如何知道得這麼多呢? 希望有机會再聽你娓娓道來。至於匿藏中文書一事, 我當然記得, 而且還私心窥喜呢! 督學天天來查, 起碼我不必上課…
郭大侠,你把陈年往返事,描述到顽皮,活泼,动小闹淘气的感受, 滔诉得栩栩如生, 真实话特别贴切。 你和明珠的笔法, 批阅,独持的风格, 我认为需值得大家 学习,借镜啊!确实 是太棒, 太棒了!
妳们太誇獎我了,不敢當不敢當。我沒什麽長進,就是喜歡胡言亂語。回想既往,越南吳廷炎政府誠然歧視中文教育,又限制中文招牌,但大致上,華人的日常生活無多大影響,政府的隻眼開隻眼閉,使擅於隨機應變的華人,如魚得水,中文課程照教,華文報照出,每年中秋,堤岸各大酒樓競相豎起碩大無朋的嫦娥奔月廣告,幾乎把大片天空遮住了,春節一到,那種熱鬧更是不用說了,香港戲班紛紛到堤岸落班,一演就是整個月,三四十個醒獅團浩浩蕩蕩上街採青,把整個南越粉飾得中國味道十足,比當時尚在鬧三反五反的中國大陸,更加像中國!想到這裡,我心底還真有些感恩,若非共產黨執政,今日的越南,絕對會是海外最大的中華文化薪傳基地!
唉, 郭大俠的生花妙筆早已有目共識. 不要把我和他相提並論, 笑死人!說真的, 我希望多聽聽郭大俠說說那段往事, 那是屬於我們的歷史啊!
Post a Comment
7 comments:
以一個新聞記者敏銳的洞察力, 一份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使命感, 何先生身在社會的前線, 每看到一個現象, 就會意識到這個現象的後面那個更大的背景, 因而馬上響出警號, 防患未萌.
六十年代,越南排華風氣正盛, 政府強迫所有僑居華人要入越藉, 此外教育部下令, 全面禁止華人子弟學習中文. 也不許學校使用中華之名。 記得那時我正讀小學, 奇怪怎麼 「一夜之間」 所有中文學校都改了校名, 政府官員也不時對學校特擊檢查, 看我們有否窩藏中文課本, 是否偷偷讀中文… 後來這些事漸漸的不了了之, 學校又開始光明正大上中文堂, 當然學生也不必匿藏中文書籍了。 當時覺得這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 華人讀中文, 天經也義, 卻不知東南亞其他地區的華人並非也如此幸運, 他們就不能堂堂正正上中文課。越南華人有此權益, 完全是有人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是用他的家庭幸福, 甚至可能是性命來換取的!
越南政府強迫入籍時, 我的姑姑, 叔叔, 不甘失去華人身份, 十幾歲就搭台灣政府的專机到台求學, 之後在那裡安居樂業。 未知這件事是否和何先生有關? 是否因為他在越南總統面前力諫, 使整個排華政策緩和下來, 以致台灣政府就此机會撤僑呢? 這個問題有待揚眉或何先生來解答了…
小學時代,明珠和我是西貢廣肇學校的同窗,只是她比我低兩級。我最記得,三年級時,葉蘭愛老師正在給我們上中文課,忽然有校工氣急敗壞跑來通風報訊,說教育部的督學來查校,檢查華校的中文授課是否有逾越規定(每週只限授課6小時),葉老師聞言馬上要我們把書包的中文書籍想辦法藏起來,然而要藏哪裡呢?課室四四方方,一目了然,如何藏?看來連老師都有些慌張起來,一時之間也不知怎辦,於是有人把書本插出衫內腰帶,也有人塞進課室的垃圾桶,更有人乾脆把書本當作墊子來坐……情況亂成一團,這個時候的我,反而覺得滿好玩的,有點緊張,但那份刺激卻讓我更感興奮,尤其在大熱天的下午,這麼一搞,身上的睡蟲立刻消失無形,老師也暫停上課,頻頻跑出去和別班老師交頭接耳,當時我私心暗喜,對自己說,要是每天都有督學來查就好了,起碼能打斷上課,給平淡的求學生涯平添一些樂趣!這些天真無邪的童年瑣事,明珠還記得否?
越南政府强迫華僑入籍,當時一批激進愛國學生及青年大表憤慨,曾聚集中華民國駐西貢大使館(位於巴士德街,緊貼交通銀行後面),示威抗議,後來還“進駐”使館,堅拒向越南政府妥協,情勢僵持了數天,躲在使館內的示威青年,因無米飯填肚,人人餓透了,幸虧有善良僑胞,透過交通銀行左旁窄巷,隔著高牆把麵包丟進使館內,給示威青年充飢,可惜當時弱國無外交,中華民國政府不但沒保護自己僑民,還允許越南警力清場,把示威群眾全都逮捕帶走,或許在哪個詭異的時空,有人把示威青年當作是左傾分子,所以默許吳廷炎政府採取強力措施(當時台灣此舉是極為有失國體),然而如此一來,卻傷掉許多僑胞的心。至於台灣派專機來接運愛國僑胞,也只飛這麼一兩趟,便自此偃旗息鼓,再也無下文了……这些往事,要說三天三夜也未必說得完,容他日有機會再述。
「弱國無外交」, 一語道盡了百年來海外華人的悲哀! 然則當時VN排華, 你頂多只有八、九歲, 如何知道得這麼多呢? 希望有机會再聽你娓娓道來。至於匿藏中文書一事, 我當然記得, 而且還私心窥喜呢! 督學天天來查, 起碼我不必上課…
郭大侠,你把陈年往返事,描述到顽皮,活泼,动小闹淘气的感受, 滔诉得栩栩如生, 真实话特别贴切。 你和明珠的笔法, 批阅,独持的风格, 我认为需值得大家 学习,借镜啊!确实 是太棒, 太棒了!
妳们太誇獎我了,不敢當不敢當。我沒什麽長進,就是喜歡胡言亂語。回想既往,越南吳廷炎政府誠然歧視中文教育,又限制中文招牌,但大致上,華人的日常生活無多大影響,政府的隻眼開隻眼閉,使擅於隨機應變的華人,如魚得水,中文課程照教,華文報照出,每年中秋,堤岸各大酒樓競相豎起碩大無朋的嫦娥奔月廣告,幾乎把大片天空遮住了,春節一到,那種熱鬧更是不用說了,香港戲班紛紛到堤岸落班,一演就是整個月,三四十個醒獅團浩浩蕩蕩上街採青,把整個南越粉飾得中國味道十足,比當時尚在鬧三反五反的中國大陸,更加像中國!想到這裡,我心底還真有些感恩,若非共產黨執政,今日的越南,絕對會是海外最大的中華文化薪傳基地!
唉, 郭大俠的生花妙筆早已有目共識. 不要把我和他相提並論, 笑死人!
說真的, 我希望多聽聽郭大俠說說那段往事, 那是屬於我們的歷史啊!
Post a Comment